海外插班案例展示


发布日期 2017-02-23

中国学生海外插班项目插班案例——湘潭江声学校


在美国游学的日子里(学生心得)
2016-06-11 湘潭江声实验学校

用手指转动地球仪,从中国出发,越过太平洋,点到美国,抚摸着写着文字涂着颜色的球面,我们不禁遐思:美国会是什么样的呢?身未动,心已远。

2016年5月14日上午,刘再望、张凌君、李兴、张哲四位老师带着我们七年级24名同学,从长沙出发,伴随着飞机起飞的轰鸣声,向着美国的方向进发,美国便一点一点地立体、清晰、明亮起来。

纽约是我们抵达美国的第一站。

象征美国自由的自由女神像,以“美国的金融中心”闻名于世的华尔街,耀眼夺目的联合国总部大厦,上世纪30年代的现代城市规划的典范洛克菲勒中心,培养政治、经济领袖人物的摇篮哥伦比亚大学,都从不同角度向我们展示着一个繁华、深沉的纽约城。

随后,我们来到了被美国人亲切地称为“国家的心脏”的华盛顿。

从美国旧国都费城、国家元首的官邸白宫、被视为华盛顿象征的国会大厦、林肯纪念堂、杰佛逊纪念堂、越战纪念碑,到世界上最大的飞行博物馆航天航空馆,体现美国人无限创意的国家艺术馆,我们都能从中感受到华盛顿浓郁的政治气息和历史色彩,仿佛可以穿越时空,看到美国的崛起和强大的历程。

在波士顿,我们与神往已久的哈佛大学相逢,感受学术圣地静谧而庄重的氛围。

在洛杉矶,我们完成了好莱坞环球影城的终极体验,感受了世界上最大的综合游乐场迪士尼乐园的精彩与刺激。
在圣地亚哥,我们漫步老城,欣赏十九世纪的古朴建筑。我们流连海港,欣赏各具特色的建筑小品与热带植物。
纽约、华盛顿等地的美景令我们心醉神迷,在迷人的圣地亚哥我们还留下了生活的足迹,体验了美国家庭的生活,领略了美国教育的美景。9天的游览之后,我们入住美国当地家庭,在圣地亚哥提拉德索尔中学开始了为期11天的插班课堂全真体验。

在这里,我们有美国的“爸爸”“妈妈”。在不同的风俗习惯的磨合中,我们感受着超越国界的温暖。

不一样的爸爸、妈妈,不一样的家庭生活。

第一次见到mom,便觉得mom长得很漂亮,苗条的身材,深褐色大大的眼睛,一头短发,说话还有一点卷舌。father比mom高一些,说话也有一点卷舌音,爱戴一副墨镜。(曾恬)

热情坦率是他们的性格。

美国人喜欢把情绪表达出来,不隐藏起来,不做作。有一次,美国妈妈在我们吃饭的时候看见我的朋友的吃相,觉得十分搞笑,没有憋着不笑,反而直接说出来,并且哈哈大笑。而中国人习惯掩饰自己的情绪,不表达出来。(周雨佳)

重视家庭,崇尚运动,对子女要求严格。

到了周末时,我们的美国家庭的父母会带我们外出游玩。我们去了附近的公园,大概玩了一个小时,那里全都是小孩子玩的,但我们还是玩得不亦乐乎,就像回到了小时候一样。美国人很重视家人相处,父母的时间大多数是陪伴孩子,和孩子一起做游戏,教孩子做家务,全家外出郊游、烧烤,他们有丰富多彩的家庭生活,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也非常融洽。(丁诗韵)

美国是崇尚运动的。在我们家有一个很大的后院,有蹦床,十分有弹性,可以在上面翻跟斗,还有可以踢足球的地方。寄宿家庭的爸爸还有一个单独的健身房,平常没什么事,我们就和他们的女儿玩皮球,欢笑声一片。(唐玮谦)

对于我们这些懵懂的房客,她订了几条规矩,一是不在房间吃零食,二是手机放在指定位置,作业写完才能玩,三是整理自己的房间。

每次饭后,我们需要清洗自己的杯子、刀叉。每次我洗完就直接放进橱柜,妈妈就会走过来拿起毛巾演示给我看,然后说着一大串,听不懂的英文,我时不时地点头说yes。(张崇景)

我们的收获

快乐开心的美国人也让我有所感悟:有时候生活的充实感只在于自己,你做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怎样去做,怎样才能让自己充实得有满足感,而且有价值。(徐菲遥)

我的英语水平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独立生活的能力、与人交际的能力也增强了。我的履历丰富了,视野开阔了,见识广博了……(贺伊雯)

科学分配时间,几乎是每一个美国学生都有的特点。他们在做每一件事情的时候,都清楚地知道自己在做什么,该学习时学习,该放松时放松,绝对不会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混乱。

回到家之后,首先的一件事就是把作业做完。即使作业很少,可他们也是认认真真地完成,从来不会因为自己不想做作业而懈怠。在完成作业之后,他们会彻彻底底地放松自己。打打球、练练乐器、去朋友家玩玩……而他们的父母也从来不会给他们布置额外的作业,反而会鼓励孩子去参加一些活动。(高也佳)

在这里,我们有美国的老师、同学,在不同的文化背景的碰撞中,我们感受着别具一格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
我的学习伙伴

观众席分为两个部分——中国学生和美国学生。二十四个美国学生正好对应着二十四个中国学生。一个美国学生带领一个中国学生,用学校的话说,这个美国学生就是这个中国学生的“小大使”。他(她)将带领我们一起学习,我们将和他(她)一起上课,一起吃饭,一起在学校里生活。(贺伊雯)

流动的课堂,轻松的学习

美国学生们上课和我们上课方式不一样,我们是始终是一个教室,不同的老师来上课,而美国每间教室一个老师,学生去不同教室上课。(丁诗韵)

教室没有桌子,很宽敞,两排凳子围成一个圈。人手一份几页纸订成的资料,所有人都随手将书包放在地上,还有的人盘腿坐在地上。老师们上课也是各种花样,形象的模仿各种声音,从而引导学生们思考。(张崇景)

自主思考,自由讨论,团结协作,平等交流。

老师采用的是一种别出心裁的教学方法:先让同学们讨论预习,使学生充分思考、发挥创想的能力,最后再由老师提问,学生作答,如果答不出,或者没人答,老师就会适当说一些指引性的话语,让同学们自己思考,直到答出来为止。虽然,这样做需要更多的时间,可是,让学生们自己得出答案,这是一件多么有益的事啊!学生们会因为是自己想出的答案而倍感自豪,这种举措还鼓励了学生,增加他们的自信心,何乐而不为呢?(寻妍婷)

手工课上,大家集思广益,选出最好的方案,然后一起精心制作,他们的思路明确,具体到了每一个人干什么事、涂什么颜色,我的“小大使”只涂一种颜色,涂完这种颜色以后,他再去帮助别人;如果没有做完,他们会想各种方法来完成。(刘鑫月)

放学的时间很早,大概两点左右,我问我的“小大使”,他们放学后干什么,她的回答是:“我们可以自己安排自己的娱乐,可以运动、阅读、找朋友一起玩……”

在这所学校,我感受到一个崇尚自由平等的国家,是从小就培养孩子自由平等精神的。老师没有一点架子,包括校长也是,就连校长在路上遇到了学生,也会和同学打招呼。(高也佳)

我们的收获

之后,便是吃中饭了,打饭的队伍略长,不过依然秩序井然:没有人想插队,没有人大声喧哗。还记得打饭时,站在我后面的学生不小心踩了我的鞋子,连说了三声“对不起”,很有绅士风度。(欧阳云浩)

他们的体育课也不同,他们体育课可比我们累多了,每天都要跑2500米,我跑了一圈就已经气喘吁吁了,但是,我觉得他们体育课安排比较充实,也非常有趣。

美国的育人目标和中国不一样,美国不太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极其看重学生的创造力的培养。因而,才会有美国白领算不出10减6等于几的事情发生。他们觉得要趁孩子年龄小的时候,培养创造思维,而中国教育特别重视所谓的“双基”,重在练“基本功”,不重视对学生创造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这是一个差距。

美国的课堂也不一样,中国的教育善于给孩子一个总结,把学生教到无问题就好;美国的教育善于给孩子一个启发,把学生教到不断提出新问题。在插班学习的时候,我也看到上课的最后几分钟,老师都在说问题,同学们在不断提出新问题,老师也会一个一个耐心去解释。(李煜林)

规则意识

这几天,我的“小大使”带我去了很多不同科目的教室上课。让我感受很深的是地理科、数学科和体育。地理课上课之前,我的“小大使”就会帮我把椅子搬到一个固定的地方,到了下课的时候,他告诉我不止要摆好,更要放回原来的位置。在体育课上,每个人按自己该做的运动进行运动。没有一个人会因为老师不在而偷懒。

中美课后作业对比

在中国,老师上完课后,会布置大量的作业,而在美国,学生上课时便会做题目,下课后只要理解了,便可以没有作业。但是,只要有作业就会高质量的完成,不像我们把作业当成任务完成,应付老师,并且拖拖拉拉,不积极主动。(余贯之)

“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实施因材施教原则”是“走班制”教学的一大特点。有人担心,实施分层“走班”的同时,也隐约地将学生进行了分类。关于“走班制”会不会引发部分学生的骄傲自满或自卑内向,这样的心理是否有利于学生有效学习,美国学生也给出了答案。

我们学校也开设了很多供我们选择的校本课,原来,我们学校的理念和美国很相似呀!
在美国的插班学习,让我更加珍惜在江声的学习时光,我会为了实现我的理想更加努力!(姚懿庭)

6月3日下午,我们启程,离开了美国的爸爸、妈妈,离开了美国的同学、老师,登机于6月4日回到祖国的怀抱。在异国的风光中,我们放飞心灵;在异国的家庭中,我们享受温暖;在别样的课堂中,我们有了新的感悟与思考。这一段日子,将成为我们人生中一颗熠熠生辉的珍宝,照亮和温柔我们以后的每一个日子。(张喜群)
 
赴美游学师生满载而归
2016-06-11 新闻信息处湘潭江声实验学校

在行走中学习与成长
——我校赴美游学师生满载而归
“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漂亮吗?”
“你对美国的印象怎样?”
“你觉得美国的课堂教学有什么特点?”
“你对本次的赴美插班营学习感受如何?”
“你们认为美国学校教育及家庭教育中的哪些做法值得我们学校借鉴?”
……
这是赴美游学的二十八名师生近日常被别人问及的话题。一次插班学习体验,一趟游学感受之旅,带给他们满满的收获与感动。
哈佛大学校景
麻省理工学院校景
哥伦比亚大学校景
随着世界村概念的普及,各国的教育大门向中国敞开。继赴日本、新加坡游学之后,我校师生开启了赴美游学之旅。
2016年5月14日,我校刘再望、张凌君、李兴、张哲四位老师带领七年级24名学生从长沙乘国际航班经香港转机抵达纽约,踏上了美国本土,体验、学习美国文化。6月4日,他们结束了为期二十一天的游学活动,载着满满的收获欣喜归来。

01    感受美国风光
5月15日-22日,师生们游览了纽约、华盛顿、波士顿、费城、洛杉矶等美国著名城市。
在纽约,瞻仰了自由女神像,踏上了“美国的金融中心”华尔街,参观了耀眼的联合国总部大厦和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现代城市规划的典范——洛克菲勒中心。
联合国大厦内景
在首都华盛顿,参观了美国国家元首官邸白宫、国会大厦、世界上最大的飞行博物馆——航天航空馆、林肯纪念堂、杰佛逊纪念堂、越战纪念碑,欣赏了饱含浓郁艺术气息、体现无限创意的国家艺术馆。
航空航天馆
国会大厦前合影
在波士顿等地,师生们还参观访问了世界顶尖名校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麻省理工学院。这些大学的校园里没有显眼的校门、没有坚实的围墙,绿茵如毯,绿树成荫,幽雅宁静,给人的感觉就像是一个美丽的大公园。居民、游人可以在校园里自由漫步,玩耍,锻炼。
在费城,参观了独立宫、自由钟及旧国会大厦。
独立宫前合影
在洛杉矶,参观了环球影城和迪斯尼乐园和圣地亚哥海港城、老城区。
迪士尼乐园
一路参观访问,一路聆听导游介绍美国的发展史、名校的创建史,大家从不同角度全面体验了美国的社会文化与生活,拓展了国际视野,也加深了对美国人文教育、经济政治等领域现状的了解和认识。

02体验美国课堂
本次赴美插班营营地由美国洛杉矶圣地亚哥海滨区教育理事会安排在Tierra del Sol Middle School(提拉德索尔中学)。该校位于圣地亚哥地区风光秀丽的湖畔海滩区,环境宜人,设施完备,是一所非常注重全面培养学生能力的公立中学。学校还开设了中文课程,学习氛围非常浓郁。

提拉德索尔中学校景
5月23日-6月2日,我校24名同学在该校毕业年级——八年级插班学习,进行了课堂全真体验。对来自国内外的客人,提拉德索尔中学的师生都非常友好。
美国人的整体素质较高,人们的规则意识很强。我校师生走访的几家学校里,墙上几乎都贴着《学生守则》,并将“礼貌待人”“帮助他人”“不大声吵闹”等规则设计成漫画贴在墙上。这与我国的教育有诸多相似。
我校师生到达提拉德索尔中学第一天,在欢迎仪式上,该校校长就宣讲了违纪行为及处理措施。其实,不管在哪儿,生性崇尚自由的美国人对孩子的教育都极为严格,规矩就是规矩,谁也不能违反,违反了就会受到惩罚。

欢迎仪式

美国的中学教育以其灵活人性的课程设置、丰富多彩的选修科目在国际上享誉盛名。在南加州地区,提拉德索尔中学课程设置的丰富性一直处于领先地位。该校开设的必修课课程有英语、数学、社会、科学和体育,每门必修课每周总时量不少于250分钟;选修课课程有文化、阅读、历史、自然科学、算术、体育、舞蹈、戏剧、音乐、体育活动(篮球,网球,橄榄球,田径,游泳,足球,棒球等);社团和俱乐部有手工艺品制作、体育俱乐部、表演艺术小组、戏剧小组等等。我校现有的课程设置及课程门类与之有相似之处。

该校的每间教室即是教师的办公室,里面都贴着各种各样和课程相关的图片,布置得很温馨。教室里的桌椅摆成了圆圈或是4-5张桌椅摆放在一起,比较随意。教师固定在此办公和教学,每节课面对不同的学生,以闲聊、对话的方式来教学。

同学们和当地学生一起参与学习每日的必修课程,并根据自己的兴趣,灵活选择选修课,感受了前所未有的轻松、自由的课堂氛围。

在此期间,我校师生还参加该校的“职业规划日”活动。该校请消防人员开消防车、医生带医疗器械、警察开警车、运动员带自己设计的平衡装备来校进行现场授课,对学生进行职业教育。这种教育形式很具直观性,也很有感染力,对于学生树立理想目标有很强的激励作用。

美国学校对学生的评价注重过程性,考试对学生来说,并不是特别重要。因为在美国,一个学生的成绩通常由三部分组成:平时作业成绩(含特殊作业)占70%;考试成绩占20%;日常表现占10%(教师有自主性,可根据科目调整比例)。这与我校的评价方法也有相似之处。看来,我校目前的学生评价方案已与发达国家接轨了。美国学生和家长对待考试很认真,甚至是特别严肃,州政府也要组织通考,小学两门课程(英语、数学)、初中三门(英语、数学、科学)、高中四门(英语、数学、科学、社会),成绩计入学生网络成绩单(GPA),作为申请大学的重要部分。

在提拉德索尔中学插班的日子里,同学们都感受到那里的任课老师认真负责,教学方式新颖,注重实习实践,提升了英语水平,提高了综合素质,还结识了更多的小伙伴。

03走进美国家庭

为了充分体验美国文化及风俗,5月23日-6月2日晚,我校师生分别入住在圣地亚哥当地的家庭里。这些家庭是由当地校监、家长委员会精挑细选的,并且经过了加州当地警局审查备案及美国律师认证。

在美国人心里,家庭和宗教信仰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美国孩子从小接受的教育便是家庭优先。有一个美国寄宿家庭里,进门的显眼位置便挂着一幅字,上面写着“Family first”。

来自于这些接待家庭的热情与温暖,更让师生们难忘。“住家”不仅每天为师生们做好饭菜,接送上下学,周末时还带中国客人参加Party,逛公园,去海边玩……

十来天与美国人一起生活,我校师生感受着美国家庭内的轻松、平等的氛围,学习了解了美国文化和家庭伦理观,并与之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在美国游学二十一天,我校师生领略了美国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了解了美国的历史和文化,感受了最原汁原味的英语课堂,结识了新的朋友,更带来了无穷的奋力前行的动力。此次游学项目的开展,对于我校进一步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培养学生国际化视野具有促进作用。

参加了本次活动的师生们在充分体验不同的文化、感受不同的教育理念后,都有很深的感触。他们纷纷写下心得体会,并表示将会把学习收获融入到日后的学习、生活、工作之中,更好地为建设我们的国家而努力奋斗。


赴美游学活动给我们不一样的触动(老师、家长感受)

2016-06-11 湘潭江声实验学校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赴美游学活动中,我校带队老师零距离了解了美国教育,老师们感受着,体验着,学习着,这个过程是老师们思考的过程,也是进步的过程;家长们非常感谢学校组织的赴美游学活动,欣喜地感受到这次活动促进了孩子们的成长。“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游学之行让孩子们大开眼界,促进了孩子们的发展,让每个孩子成为了更好的自己。不一样的教育,就会有不一样的触动、快乐与收获。

刘再望老师:

美国生活21天,我感受最深的不是美国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先进的科技技术,也不是颇具人性的管理模式,而是从每天经历的小事中折射出来的美国人强烈规则意识。在美国,过马路的时候,只要是红灯,即使一辆车都没有,路人也绝不向前一步。在坐住家的私家车时,他们总提醒我系安全带,一开始我觉得这个意识很好,但是他们为什么每次都能记得并能发现我没有系呢,后来我发现他们车里甚至安装了检查安全带是否系好的提示器,如果有人没系好就会嘀嘀地一直响。这样的小事,只要你待在美国,无论身处何处,都能随时感受到。初到美国,可能难以理解十字路口明明没有行人,可司机一定会减速、停稳三秒,左顾右盼,然后再启动、加速离去。如果遇上行人,司机一定会把车子停稳,招手示意让行人先通行,不管你是在人行道上,还是一不小心横穿了马路。我看到马路上有骑车的、玩滑板、轮滑的,都戴了头盔,很多还穿着防护装备,想必这也是执法很严的效果吧。我觉得这样的法律可以让公民自觉地保护自己,从而降低事故的发生。遵守规则是必须的,否则代价高昂。比如,美国高速公路两旁明示:乱丢垃圾者罚款一千美金;在公交车站和校园是严禁吸烟的(其实美国有不少的人吸烟),违者轻则罚款,严重者可以直接拘留。而且,遵守规则是从学生抓起的。我们走访几所学校,就会发现墙上几乎都贴着“学生守则”,多数学校将“礼貌待人”“帮助他人”“不大声吵闹”等规则设计成漫画贴在墙上,一目了然。我们游学的学生刚到学校第一天,在欢迎仪式上,学校校长就讲到了三种违纪行为及处理措施。不只是在学校,在生活中也会发现生性崇尚“自由”的美国人对孩子的教育极为严格,规矩就是规矩,不能违反。不乱扔垃圾,过马路看信号灯,做错事说对不起,不欺负小朋友……这些规矩都不是大话空话,必须令行禁止。所以,美国很多小朋友说话做事“有板有眼”,纯真中透露着些许“老成”,在公众场合任性哭闹的场面并不多见。
当规则意识深入到骨髓,个人行为自觉为习惯时,大家约定俗成,这就是素质、文明!

张凌君老师:

我不能说美国什么都好,但是,既然去到了国外,我们就应该本着学习和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周边的事物。把自己所学到的先进教育理念内化成自己的财富,在今后的教学和教育过程中争取能加以运用,让教育教学更有效。我欣赏美国教育中的如下做法:一、美国的爱国主义教育很到位。周一上午我发现有小学和初高中的同学由老师带着到独立厅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二、美国的实践课资源丰富。从小学开始做义工,记入档案。除了文化成绩,乐器、体育、社会实践等项目都是进入高等学府必备的条件。帮忙做家务带弟妹也是日常必做的;三、美国注重培养孩子自我教育的能力。美国学生人手一本学期planning book,本子上记载学生每天的作业、上课、参加活动等情况,学生在学业上的成就和困惑也都写在本子上,家长对孩子每天的表现了解得清楚。……
有见闻有感想还要有行动,我将结合我校实际,实施其中某些有益的举措,希望借我们的眼为全校打开走向世界的心,帮助孩子们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成为具有发展能力的人。

张哲老师:

美国的学生普遍比较自觉,不管是课堂、作业、还是考试,都能有序进行。因为同学们每个学期最后的等第评判绝不是一场考试所决定的。每上完一节课老师就会对每个学生的课堂表现给出评价,每天也会对学生作业进行检查和评定,在这种健全的评价体制的驱使下,同学们都明白如果没有好的过程是不会有好的结果的。在我教的学生中就有这样的情况:平常不做作业,凭着自己聪明的大脑考试照样考班级前列,现在细想,读书态度反映的不仅仅只是求知的问题,这是一个人对生活对工作的一种态度,最后会演变成影响一生的习惯。我想,在我以后的教育教学中,我也应该强化过程性评价,把个人评价和小组评价更好的结合,因为有好的过程才会有好的结果。

1513班高也佳的妈妈:

孩子游学归来,我深深地觉察到了孩子的各种变化。
最明显的一点是孩子的英语语调、语感变得准确自然了。再有就是孩子通过入住美国家庭,直接体验到了现实中的美国生活,学到了人文风俗、西餐礼仪及仪态修养。高也佳告诉我:Scheeren、Stephen、Katherine、William都好热情,对她超好。入住家庭的爸爸妈妈给她准备了全新的超级柔软舒服到想赖床的被褥,天天给她们准备好吃又营养均衡的丰盛餐点,负责早晚接送她们上下学,并安排了短期家庭自驾旅行……。高也佳突然能用心体会、解读出别人对她的细心呵护了。并且孩子还一直强调说:心存感激、善配时间、乐于助人、换位思考……这些是她从美国家庭学来的!从高也佳讲述的字里行间我突然觉得,孩子真的成长了!她从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独生女蜕变成一个懂感恩会感恩的大孩子了。
我问孩子,去过纽约、华盛顿、波士顿以及洛杉矶和圣地亚哥,你最喜欢哪里?她的回答是:“哈佛还行!”多么希望这句“哈佛还行”能够给孩子未来的人生观、价值观作出有益的指引!
感谢学校提供了这次游学机会!感谢老师们的全程陪护!不胜感激!谢谢!(张建文)